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第七次学术研讨会前不久在合肥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教学与编译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参加了会议。现将与会专家提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是科学的理论,是我国经济建设的行动指南,经济学的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这是与会学者的共识。但当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与教学确实存在困难,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片面重视对策方案,轻视基础理论等现象普遍存在。与会者分析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与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僵化、教条、封闭,甚至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庸俗化是造成目前现状的主要原因。因此,坚持是基础,发展是关键。没有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就没有生命力和吸引力;没有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不可能繁荣与复兴。
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的重要内容。那种认为中国没有自己的经济理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从马克思主义学说传入中国的那一天起;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已经经历了八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土生土长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张闻天、邓子恢等人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是值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的研究者深入研究的。至少当前有两个问题应当成为研究的重点:(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是如何“中国化”的;(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怎样按照中国的具体情况被运用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必须从人类全部优秀成果中吸收营养。许多学者在发言中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认为狭隘与封闭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障碍。应当以一分为二的科学的态度对待现代西方经济学。要对西方经济学采取分析与批判的态度,但批判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毕竟现代西方经济学是在发达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在关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许多研究领域,人家比我们领先,在这些领域,马克思主义要发展就必须老老实实地、真心诚意地向别人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吸收现代经济科学全部优秀成果的基础之上,重新迎来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复兴。
在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与西方经济学的相互关系方面,有人认为,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心任务转向经济建设,其经济理论的重心迟早也必然要转向“致富”与效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研究重点上的差异将逐步缩小,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完全可以向原本由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延伸。